“往年这‘五荒六月’,地里庄稼还没熟,口袋里的钱早就见了底,愁得人睡不着觉。今年不一样,养了28天的蚕,收益就到了手,足足7500块!这可是我收到的秋天‘第一份工资’。”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亚练乡平掌村种桑养蚕农户李德红手里攥着刚结算的蚕茧款,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
近日,平掌村的蚕茧收购点一派忙碌景象:村民们穿梭其间,仔细分拣蚕茧、排队过秤,欢声笑语里满是丰收的喜悦。人群中,既有初次尝到种桑养蚕甜头的新手,也有已连续一年每月靠养蚕“领工资”的老手,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是产业发展铺就红火日子的生动注脚。曾经让乡亲们犯难的“青黄不接”季,如今随着桑蚕产业的兴起,已然蜕变为实打实的“丰收增收”季。
平掌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每到农历六七月,农业生产开支集中,不少农户常面临资金周转难题。为破解这一困境,当地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认真分析村情,开展调研考察,结合村庄气候、土壤等自然禀赋,于2023年引入腾冲迅一农业发展公司的种桑养蚕产业,将其作为带动村民增收的特色产业精心培育。
“在这青黄不接的‘五荒六月’,村民们的核桃、坚果和玉米都还没成熟,种桑养蚕切切实实让部分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为村里各项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下一步,我们将联合企业探索‘村经济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模式,让更多人分享产业红利。”平掌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李应平说。
桑树是多年生作物,一次栽种可连续采收数年;养蚕无需占用专门场地,农户家中闲置房屋即可利用;除桑叶外无需额外投喂粮食饲料,蚕具也能就地取材。“一亩地能栽1000株桑苗,每株苗价约1.2元,公司补贴0.3元,我们农户每亩苗款仅需投入800元左右,当年栽种当年就能养蚕见收益。”农户周永平算起明白账。桑树种下第一年,每亩每批可养1张蚕种,产茧约45公斤,收益超2000元,往后逐年递增。到第三年进入盛产期,亩收入能稳定在6000至7000元。
据了解,为了让农户安心发展产业,腾冲迅一农业发展公司选派技术员驻村,全程提供从种桑到养蚕的技术指导,通过培育重点户、示范户发挥带动作用,确保家家户户懂技术、会管理。“在收购环节,我们公司严格参照临沧市同行平均价进行收购,并且实行每公斤鲜上茧收购价不低于40元的最低保护价机制,全部现金支付、不打白条,为农户收益上了‘双保险’。”腾冲迅一农业发展公司派驻平掌村技术员杨见生介绍说。
如今,在平掌村的成功实践的带动下,亚练乡章太村、兔乃村及大山乡的部分村组纷纷加入种桑养蚕行列,仅今年农历六月,相关区域已投产的12户村民养蚕收入累计达3万余元。“章太村目前已投产的5户养蚕村民,他们第一批蚕茧已经卖了,而且这批蚕茧的整体颜色还比较靓丽。”驻村第一书记向伟介绍道。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保障。”随着新植的桑树陆续进入盛产期,这一株株茁壮成长的桑树、一个个饱满莹润的蚕茧,正化作当地农民稳定增收的“致富桑”“幸福茧”,在广袤的山区农村田间编织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
消息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