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位于河池市宜州区的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始终秉承“清廉兴企”理念,将清廉建设融入企业经营与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创新“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河池市桑蚕主产区90%以上的农户种桑养蚕,创造了“中国桑蚕看广西,广西桑蚕看河池”的产业奇迹。公司坚持以党建、产业、文化联建为抓手,推动清廉乡村与清廉民企建设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清廉兴企、产业富民”的发展之路。
桑园一角。(罗爱群 摄)
党建联建筑堡垒,激活乡村振兴“廉动力”
以“党建红”引领“企业廉”,构建企村协同的廉洁治理体系。公司党支部与村屯党支部建立“1+N”结对模式,组建“企业+村屯+农户”党建联合体。通过季度联合主题党日等形式转化政策动能,推动德胜镇上坪村桑蚕基地规模三年扩大40%,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使党组织成为联结政企农的廉洁纽带。
群众在省力化车间工作。(罗爱群 摄)
邀请刘吉平等国家桑蚕体系专家、技术骨干深入村屯和田间地头,为蚕农举办种桑养蚕技术培训班,传授先进的种桑养蚕技术和经验,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累计开展各类培训活动15场次,培训党员干部和蚕农近5000人次,通过技术公开化,既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和竞争力,又杜绝了服务环节的微腐败。此外,公司党支部联合村屯党支部成立“企村廉洁监督小组”,将技术帮扶、物资采购、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纳入监督清单,定期召开企村廉情分析会,对产业项目资金使用、技术培训成效等开展监督,为产业健康发展筑牢纪律屏障。
产业联建强支撑,护航农民增收致富路
公司以“清廉筑基”为核心,打造“廉洁产业链”,实现经济和廉洁价值的双重提升。深化“清廉共建”机制,与政府共同打造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示范区,对核心区3267亩桑园实行“五统一”管理,为示范区农户改造低产桑园1789.6亩,新建大棚1800平方米等。实行“保价收购”,着力护航蚕农增收,使茧价高于市场价8%-12%,带动561户脱贫户年均增收1.2万元。
深化“订单+股份合作”模式,设立16个收购站,年收购鲜茧超5000吨,支付茧款3亿元,直接带动40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户均年增收超10000元,农户日子越过越红火。推行“蚕农卡”全流程数据管理,做到价格、计量、资金“三透明”,使年均助农增收幅度超过15%,实现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群众摘蚕茧。(罗爱群 摄)
该公司投入2000万元引进机械化设备,推广“小蚕共育+大蚕机械化”模式,效率提升50%。推动绿色转型,两基地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茧丝绸获4项国际认证,成为山姆会员店战略合作伙伴,蚕茧溢价20%。2024年示范区农户户均年收入5万元,较2021年增长60%。
文化联建润无声,打造清廉兴企“新引擎”
该公司坚持“丝绸文化+廉洁元素”融合创新,积极构建“教育、监管、品牌”三位一体的清廉文化体系。
工人在缫丝车间工作。(区农业农村局 供图)
面向企业员工和基地人员,开展“廉洁讲堂”活动,为合作农户编制《诚信养蚕手册》,与基地村社干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三年来共开展活动18场次,覆盖2000余人次,使“廉洁养蚕”成为产业共识。
引进“F8智慧桑蚕管理系统”,将20万亩桑园管护、5000吨鲜茧收购数据实时同步至公司监管平台,推行价格透明、计量标准、资金直达“三化机制”,打造“阳光交易平台”。通过“企业内控+村社监督+农户参与”的立体网络监管,让“人情价”“压级压价”彻底消失,保障了农户的切身利益。
游客在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挑选丝绸产品。(吕思源 摄)
该公司将廉洁元素融入产业文化,结合2024年投产的广西首条全真丝壮锦提花生产线,开发“知锦”民族服饰等廉洁文创产品,让壮锦非遗技艺与清廉文化交相辉映。在示范基地打造“丝绸廉韵”展示厅和“清廉桑园”文化长廊,以桑蚕生长周期为主线,陈列企村廉建制度与数据大屏,让廉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示范区年均接待10000余人次,成为宜州桑蚕产业参观示范点和清廉乡村教育基地。
消息来源:宜州区农业农村局、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宜州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