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至14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熊春文教授带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一行16人,赴安徽省潜山市槎水镇中畈村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座谈交流、入户走访、产业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该村蚕桑特色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创新、公务服务以及传统文化传承等情况,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学术支撑。
聚焦产业发展:科技赋能蚕桑,延伸产业链促增收
7月13日上午,调研组与中畈村两委举行座谈会议。熊春文教授介绍,此次调研旨在探索农村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公共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乡村振兴关键问题的可行路径。中畈村党支部书记杨红旗详细介绍了该村立足本地蚕桑特色资源,推动产业升级的具体实践:一是科技赋能,建设饲料养蚕工厂,改变传统种桑养蚕模式,实现全年循环养殖;二是多元经营,建设桑叶粉加工厂,发展桑枝木耳、桑叶茶、桑芽菜等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联农带农,通过“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增收,巩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品牌。
深入基层走访:倾听群众需求,探寻治理良方
13日下午至14日,调研组分为五组,分别对村镇干部、产业大户、养蚕农户、普通农户、老年活动服务中心和养老院等开展了访谈,详细了解产业发展实际成效与挑战,并围绕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与村两委深入交流。中畈村近年来聚焦民生需求,逐步解决安全饮水、道路修缮等实际问题,并建成集卫生室、老年就餐点、老年人活动中心于一体的村级服务中心,提升了村民幸福感。
体验传统技艺:感受蚕桑文化魅力
14日晚,调研组参与手工蚕丝扇制作,从煮茧、上色、抽丝到绕丝成扇,亲身体验传统技艺的匠心与智慧。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调研组对蚕桑文化的理解,也为探索“非遗+产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校地联动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此次调研不仅是中国农业大学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也为中畈村未来发展提供了智库支持。熊春文教授表示,团队将结合调研成果,进一步研究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助力中畈村蚕桑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早日实现。未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与中畈村将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经验。
消息来源:安徽省潜山市槎水镇中畈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