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通江县以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为抓手,按照“种桑养蚕规模化、粮经套作标准化、丝绸生产智能化、综合利用产业化”模式,结合东西部协作及内江帮扶力量,奋力推动蚕桑产业“蝶变”。
走进春在镇蚕桑现代农业园区的小蚕共育擂鼓寨基地,几名工人正在共育室内给“幼蚕宝宝”投喂切细的桑叶丝,这一批小蚕将在10多天后结束共育。据了解,该基地采用共育全过程智能化测控技术,大幅提高了养殖效能。
“今年这是养的第四批蚕,共计110张。我们通过智能化系统增温补湿,小蚕能够快速生长,能培育出更高品质的小蚕。目前处于2龄阶段,预计在21天左右就能上蔟结茧。”技术人员向廷华说道。
春在镇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是由四川建宏丝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多功能蚕桑农业产业园。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以及东西部协作、内江帮扶工作队的协同努力下,园区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积极探索各类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同时充分挖掘桑叶、蚕蛹、茧丝等资源在保健、药用、食品等领域的用途,以蚕桑产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格局已基本形成。2025年,该企业投入600余万元,持续壮大产业规模。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在东西部协作和内江帮扶资金的帮助下,我们今年扩建厂房1800余平方米、蚕茧烘干厂房2600余平方米。”四川建宏丝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国说,“预计厂房扩建完成后,每年可增加养蚕300余张,带动公司经济效益提升150万元以上;在联农带农方面,可增加就业岗位50个,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桑海桑田、一丝一叶,致富一方百姓。近年来,通江县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改造传统农业,借助东西部协作与内江对口帮扶力量,充分发挥蚕桑产业“短、平、快”优势,聚焦园区建设、链条延伸、技术攻关,形成了“桑-蚕-茧-丝”完整产业链条,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路。
“目前,园区桑蚕养殖基地已扩大到8000余亩,预计年底可突破10000亩。全部投产后,将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不少于20万元,惠及300余户村民入园务工,实现户均年增收20000元以上。”县农业农村局统筹城乡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熊映萍表示。
消息来源:通江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