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忻城茧丝绸产业园生产车间。蓝春青摄
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现代化桑园示范基地,只见水肥一体化喷头均匀喷洒,肥硕的桑叶在阳光下泛着油光。基地负责人韦建学在灌溉系统控制机房熟练地操作着设备,系统通过5G网络与气象站、土壤墒情探测仪联动,自动完成水肥的配比,实施精准灌溉。
“我们采用‘宽窄行’种植法,选用大叶优质桑树品种,配以智慧水肥一体化灌溉,可使桑叶亩产量从1500公斤提升到3000公斤左右,病虫害减少40%。”韦建学说。
基地还建起标准化蚕房,智慧温控系统可根据幼蚕的生长阶段实时调节温度与湿度。韦建学指着房顶悬挂的方格簇介绍:“当幼蚕养到5龄后,就把方格簇降到地面,蚕就爬到簇中小格内吐丝,这样的蚕茧每斤能比传统茧多卖3元。”
智能化的种桑养蚕技术,正在忻城这个全国桑蚕生产大县推广。忻城县桑蚕产业覆盖27.6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5%。2024年全县桑园面积约26万亩,鲜茧产量4.59万吨,同比增长8.1%;鲜茧产值约29.37亿元,同比增长8.1%。
近年来,忻城县紧抓“东桑西移”“东绸西移”机遇,以良种良法、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延伸为抓手,统筹推进桑蚕茧丝绸一二三产业融合,助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忻城茧丝绸产业园智能厂房,自动络丝机正飞速将绞装丝改变为筒装丝,厂房内温湿度传感器实时调控车间环境,将生丝品质锁定在5A级标准。数码印花区内,高速设备组成柔性生产线,将电脑屏幕上的彩色图案在布匹中完美呈现。忻城茧丝绸产业园运营方广西同益国丝常务副总经理韦懿宸介绍,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建成18个标准厂房,累计生产真丝绸约300万米,产值1.5亿元。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名单,忻城县成功入选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立项名单。该项目位于桑蚕产业集中的城关镇、红渡镇、古蓬镇、思练镇、大塘镇五大镇,面积222.92万亩,已建成桑蚕产业融合发展园区、茧丝绸产业园等平台载体。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集良种繁育、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农文旅融合于一体的全国蚕桑产业融合创新高地和中国—东盟蚕桑产业合作示范区。”忻城县县长沈国章说。
据了解,立项后,忻城县将围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25个子项目,总投资约20.13亿元,初步目标是到2027年总产值达到43亿元,其中蚕桑产业产值3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以上。产业园以县城为中心,规划建设智慧蚕桑种养体系、饲料养蚕基地,配套种养、交易、仓储信息化系统,推动茧丝绸加工全产业链升级,探索资源多元化开发和循环经济模式。
“一产建设优茧优桑繁育基地,智慧标准化小蚕共育基地,饲料养蚕示范基地等;二产构建以高端印花和面料生产为核心的纺织全产业链,开发桑、蚕、蛹在生物医药、保健、护肤领域的产品,形成具有明显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三产通过建设现代蚕桑产业科技集成中心、蚕桑休闲农业园等,用科技和文旅赋能现代农业,实现融合发展。”忻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郑小平说。
消息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