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协会概况 会员中心 行业资讯 行业统计 高档丝绸标志 团体标准 党建专栏 活动专题 联系方式
行业资讯
 
 
QQ截图20180411135155.jpg   中国丝绸协会领导
唐琳.jpg   唐琳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派驻董事
QQ截图20180411135155.jpg   【以下副会长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马挺春2.jpg   马挺春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山东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品德-19630524.jpg   马品德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安徽京九丝绸股份公司董事长
王正喜.jpg   王正喜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丝绸协会会长
王春花.jpg   王春花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江苏华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晓辉.jpg   王晓辉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重庆宏美达欣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文.jpg   叶文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杭州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杭州经纬天地创意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立.png   朱立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文全.jpg   刘文全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关天计.jpg   关天计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山丝绸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安霞.jpg   安霞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欣.jpg   李欣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丝绸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晓莹.jpg   李晓莹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
杨伟—苏州丝绸行业协会会长、江苏省丝绸行业协会副会长.jpg   杨伟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苏州市丝绸进出口公司董事长
吴金良.jpg   吴金良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四川朗瑞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吴金苗.jpg   吴金苗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安徽联丰制丝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安徽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
吴建 华.jpg   吴建华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克勤.jpg   张克勤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教授,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教授、院长
张国强.jpg   张国强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金珍 (2).jpg   张金珍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陈鲁.jpg   陈鲁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邵燕芬.jpg   邵燕芬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林平.jpg   林平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宁南县南丝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金耀.jpg   金耀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文峰.jpg   周文峰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金富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嘉欣丝绸 周国建.JPG   周国建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兴海.png   赵兴海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辽宁柞蚕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辽宁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
祝正献.jpg   祝正献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米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丝绸之路凌兰芳照片(2寸).jpg   凌兰芳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屠红燕2寸照.jpg   屠红燕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程明.jpg   程明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332117366534750620 (1).jpg   储呈平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赖以军.jpg   赖以军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广西农投桂合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
QQ截图20180411135155.jpg   【中国丝绸协会新闻发言人】
钱有清.jpg   钱有清
中国丝绸协会党支部书记、监事长
 
 
 
 
所在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新中式”撬动万亿级消费市场
  “新中式”(含服饰、黄金珠宝、香妆、茶饮等)市场规模近5年快速增长,2024年突破9500亿元。“新中式”渗入诸多消费细分领域,形成以文化价值驱动增长新范式


汉服爱好者在贵州省贵定县德新镇新铺村黄桃种植基地游玩(2025年4月1日) 杨文斌摄

  3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上海某摄影工作室的主理人一天内接了4个毕业照拍摄订单,“其中3个订单是学士服和汉服一起拍”。该主理人透露,近两年汉服、国风连衣裙等“新中式”套装成为最受青睐的毕业季拍摄服装。在小红书上,关于“新中式”的笔记已上千万。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融入产品设计,“新中式”正从文化现象进化为一场产业变革。
  在近期举办的上海时装周东方·新中式2025春系列活动会场,中时文创研究中心执行秘书长乔晨鑫介绍,“新中式”(含服饰、黄金珠宝、香妆、茶饮等)的市场规模近5年快速增长,2024年已突破9500亿元。
  从茶、香、花、琴到画、乐、舞、服,“新中式”渗入诸多消费细分领域,形成以文化价值驱动增长新范式。

  站上风口:
  开启万亿级生活美学市场
  摄影师们经历的“新中式”热并非个例。在某电商平台搜索“新中式”,不少服饰单品销量超过1万件。
  某视频平台时尚区负责人姜南介绍,2024年该平台“新中式”相关视频播放量近100亿,互动弹幕量超100万,“新中式”等关键词搜索量近1亿。“消费者不仅为国风服饰买单,更认可其承载的美学意义和文化价值,这是文化自信的直观表现。”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杨晓东说。
  不少国货品牌通过讲述“东方美学”的焕新故事,获得市场正面反馈。
  创立于2009年、以中国古法黄金工艺为特色的老铺黄金,将花丝镶嵌、错金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设计,2024年度实现销售收入97.95亿元,同比增加166.4%。世界黄金协会的调研显示,2024年古法金饰品是最受国内消费者青睐的黄金饰品。
  有88年历史的“国民品牌”三枪,联名故宫,推出贴身及家居服“大内高手”系列,虎旗、十二章纹等宫廷元素的植入成功“出圈”,将东方剪裁和设计融入产品中,其在比利时和越南开设的海外门店,在当地好评如潮。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祎遐说,“新中式”承载的生活美学是一种始终未断裂的文化传承,更是年轻一代对传统美学的自我表达与创新践行。

  直面挑战:打破“GMV幻觉”
  尽管“新中式”风的市场规模已接近万亿元,但其在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尚不到2%,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些商家跃跃欲试,筹谋在这一市场大展拳脚。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符合“新中式”审美的产品开发,内核仍离不开技术和工艺创新。当前,“新中式”潮涌,面临突破审美疲劳、深耕文化内涵等挑战。
  B站百大UP主、独立设计品牌主理人陈馨莹说,过去三年部分电商平台的女装退货率达60%,其中不乏一些“新中式”产品。这意味着直播间百万销售额的背后,真实营收可能不足三成,一些商家无法盈利。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入局者首先要打破行业“GMV(商品交易总额)幻觉”,回答好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如何以设计创新破解消费者“审美疲劳”?从网络购物平台上看,目前“新中式”服装款式较多体现为盘扣、立领、马面裙等元素的组合,“三板斧”的设计逻辑之下,市场产品的区分度不高,覆盖的价格区间也高度重叠,单品多在100至300元,套装多在300至500元,性价比成为消费决策的主导因素,尚缺能“出圈”的品牌。以创新突破“三板斧”,塑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才能脱颖而出,实现价值跃升。
  如何深挖文化资源,避免跟风。以新中式服装的核心——面料为例,随着“新中式”服装的走红,宋锦、香云纱等高端中式面料价格飞涨,部分商家以“宋锦”“非遗”为噱头销售化纤仿品,影响了消费者体验感。
  上海纺织博物馆馆长贾一亮认为,过去较长一段时间,纺织服装企业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现“新中式”热潮下面料创新不足、款式设计同质化现象。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意境、哲学隐喻等深层次文化资源可以赋予服饰和面料广阔创新空间,亟待系统性开发。
  如何起于潮流而不被热潮吞噬,尤其不在资本关注中“迷路”。“新中式”吸引了各路资本关注,资本可以助力品牌成长,也可能带来催熟效应。一些“新中式”品牌就经历过潮起潮落。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新中式”点心潮牌虎头局渣打饼行,凭借国风装修和“新中式烘焙”概念大放光彩,资本助力下,门店开到多个一、二线城市,成为排队也要买的网红消费品。然而快速扩张后,产品没能形成核心壁垒,消费者复购率有限,加上门店管理没有跟上,品牌主打“现烤现卖”模式成本居高不下,经营陷入困境,最终接连闭店。
  能图资本创始人熊芬认为,“新中式”产品市场关注度很高,但企业还是要从产品本质出发培育核心竞争力,不能仅仅跟随潮流,追求概念、浮于表面。

  破局之道:文化和科技两手抓
  成功的“新中式”产品,既要拥有足够强大的文化内核,又要具备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新表达。从平台到创业者,从商业界到文化界,从业者们积极探寻破局之道。
  东方国际集团旗下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露说:“作为中国最大的纺织品外贸集团之一,东方国际链接了众多合作伙伴,构建‘新中式’全产业链协同生态,促进‘新中式’面料研发生产,推动传统手工艺向工业化、规模化进阶。”
  该公司联合B站、中时文创研究中心及上海纺织博物馆共同发起“传灯行动”,搭建老字号品牌与新媒体平台合作的桥梁,跨界合作挖掘中国传统元素,让中国传统文化以更加时尚、潮流的形式呈现在全球观众面前。
  针对“新中式”服装的同质化,陈馨莹提出区域特色化发展路径。苏杭品牌可深挖江南丝绸的婉约美学,开发丝绸系列;西北设计师则可以采用羊毛毡等本地材料,依托地域文化差异性打破同质化。
  曹祎遐认为,高质量的“国货潮品”需要制造业企业融入,需要设计企业和制造企业“跨界合作”。
  在本届上海时装周秀场上,三枪品牌将航天领域的面料技术通过功能简化和材料优化,渗透到日常服饰中。“满足更高要求和更严格标准的航天科技材料,能满足某些特定场景下的服饰功能需求,航天技术转民用还有很大空间。”中国第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责任总设计师李潭秋说。
  从投资逻辑出发,乔晨鑫认为品牌建设的终极命题在于价值内核的锻造,“提升品牌价值,一是文化,二是科技”。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从追逐热潮走向理性深耕,从符号堆砌转向精神共鸣,才是“新中式”风穿越周期的真正密钥。

  消息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9号中服大厦 邮政编码:100020
电 话:0010-65839154、65839153
网 址:HTTP://WWW.SILK-E.ORG.CN 电子信箱:zgscxh886@sohu.com
京ICP备13009036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28号
2001-2022 Silk-e.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 by Development & Technolo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