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协会概况 会员中心 行业资讯 行业统计 高档丝绸标志 团体标准 党建专栏 活动专题 联系方式
行业资讯
 
 
QQ截图20180411135155.jpg   中国丝绸协会领导
唐琳.jpg   唐琳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派驻董事
QQ截图20180411135155.jpg   【以下副会长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马挺春2.jpg   马挺春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山东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品德-19630524.jpg   马品德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安徽京九丝绸股份公司董事长
王正喜.jpg   王正喜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丝绸协会会长
王春花.jpg   王春花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江苏华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晓辉.jpg   王晓辉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重庆宏美达欣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文.jpg   叶文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杭州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杭州经纬天地创意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立.png   朱立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文全.jpg   刘文全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关天计.jpg   关天计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山丝绸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安霞.jpg   安霞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欣.jpg   李欣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丝绸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晓莹.jpg   李晓莹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
杨伟—苏州丝绸行业协会会长、江苏省丝绸行业协会副会长.jpg   杨伟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苏州市丝绸进出口公司董事长
吴金良.jpg   吴金良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四川朗瑞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吴金苗.jpg   吴金苗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安徽联丰制丝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安徽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
吴建 华.jpg   吴建华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克勤.jpg   张克勤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教授,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教授、院长
张国强.jpg   张国强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金珍 (2).jpg   张金珍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陈鲁.jpg   陈鲁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邵燕芬.jpg   邵燕芬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林平.jpg   林平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宁南县南丝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金耀.jpg   金耀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文峰.jpg   周文峰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金富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嘉欣丝绸 周国建.JPG   周国建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兴海.png   赵兴海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辽宁柞蚕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辽宁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
祝正献.jpg   祝正献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米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丝绸之路凌兰芳照片(2寸).jpg   凌兰芳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屠红燕2寸照.jpg   屠红燕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程明.jpg   程明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332117366534750620 (1).jpg   储呈平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赖以军.jpg   赖以军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广西农投桂合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
QQ截图20180411135155.jpg   【中国丝绸协会新闻发言人】
钱有清.jpg   钱有清
中国丝绸协会党支部书记、监事长
 
 
 
 
所在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云南陇川:科技创新让蚕桑产业破“茧”成“蝶”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陇把镇吕良村养蚕农户176户,连片桑园面积2975亩,建有标准化蚕棚572座5.94万平方米……一连串令人瞩目的数字,是陇川县蚕桑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好佐证。
  陇川县是德宏州蚕桑产业发展大县。近年来,在陇川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信公司”)不断深化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成立专家工作站,促进科技成果实现本地转化,激发了新的生产活力。

  人才支持强支撑
  正信公司在德宏州拥有25个小蚕基地,发展桑园6万亩。在陇川县委、县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正信公司与云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及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构建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30余名专家院士和高层次人才到陇川服务,开展科研项目,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推广智能化、机械化、规模化技术,打造农业闭环生产,延长蚕桑产业链。
  西南大学的蚕丝科学与技术团队依托正信公司,在陇川建立了夏庆友专家工作站,重点开展蚕品种改良及人工饲料养蚕、甘蔗残留解毒、桑叶再利用、桑树病虫害防治等课题,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技术创新促转化
  作为传统的农业产业,蚕桑产业是一个高效的富民产业。经过深入研究,专家工作站成功研发了一套名为“冬季剪伐+石硫合剂+剪伐喂蚕”的绿色防控体系,专门用于桑树病虫害的防治。该体系结合了冬季桑园管理的多项措施,例如使用石硫合剂喷施树体以防治桑褐斑病、桑芽枯病、桑介壳虫等病虫害,在晚秋蚕饲养结束后及时进行封园治虫,压低害虫越冬基数。
  研究了“桑树穿裙子+石硫合剂、石灰、食盐等涂白+剪伐喂蚕”的绿色防虫、防草技术体系。桑树穿裙子技术通过使用地布将桑树周围40至50厘米的区域包裹起来,每行桑树之间留出50至70厘米的空间以便于耕作、施肥,同时允许草类生长。草长至一定高度后,采用割草机修剪,雨季腐烂成为天然肥料,进而减少有机肥使用,降低管理成本。经过涂白处理,石硫合剂能够在3至5月有效减少红蜘蛛和桑蓟马的发生率,从而达到绿色防控的目的。防草地布设计精妙,既能有效阻挡杂草的穿透,又能抑制土壤颗粒的反渗,确保地面整洁无虞,同时具备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底部透气性好,可促进土壤中蚯蚓等微生物繁殖,优化土壤微环境,使土壤疏松,防止板结。
  专家工作站采取“政府+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广了企业与农户分工合作的养蚕方式。由企业建立小蚕基地,负责从小蚕开始饲养至3龄盛食期;再由基地带动农户,接管大蚕的饲养工作。此模式让企业肩负小蚕饲养的高风险重任,农户则接手风险较低、操作简便的大蚕饲养环节,从而轻松助力农户迈入养蚕行业,享受低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经营之道。这样既保证了企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又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农户的利益,让蚕农从“小、散、弱”向大户转变,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典型引路重引领
  全面实施“有机蚕茧补贴和一人一次多养”奖励补贴政策,大力推广一人一次多养的蚕桑发展模式。农户一次养蚕3张以上,每公斤蚕茧正信公司奖励2元;一次养蚕4张以上,每公斤蚕茧正信公司奖励2.5元;一次养蚕5张以上,每公斤蚕茧正信公司奖励3元。这种一次多养的奖励机制激发了蚕农的养殖热情,提升了蚕茧的产量与品质,从而有效增加了蚕农的经济收益。
  目前,陇川县已成功走出一条科技创新引领蚕桑产业发展的“黄金路”,这得益于政府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专家工作站地全心服务,以及一系列激励政策的实施。2023年带动德宏州2561户养蚕户,产茧1060.59吨,茧款收入4966.64万元,户均收入1.94万元,增长率达26.79%。其中带动脱贫监测户972户,产茧311.01吨,茧款收入1454.40万元,户均收入1.5万元,增长率达4.26%。通过种植桑树和养蚕,农户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得益于科学的管理与技术创新,蚕桑产业已跃升为陇川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陇川县将持续扩大有机蚕茧生产规模,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协作,进一步提升蚕桑产业的科技水平,为乡村振兴增添新的动能。

  消息来源:德宏团结报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9号中服大厦 邮政编码:100020
电 话:0010-65839154、65839153
网 址:HTTP://WWW.SILK-E.ORG.CN 电子信箱:zgscxh886@sohu.com
京ICP备13009036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28号
2001-2022 Silk-e.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 by Development & Technolo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