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协会概况 会员中心 行业资讯 行业统计 高档丝绸标志 团体标准 党建专栏 活动专题 联系方式
行业资讯
 
 
QQ截图20180411135155.jpg   中国丝绸协会领导
唐琳.jpg   唐琳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派驻董事
QQ截图20180411135155.jpg   【以下副会长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马挺春2.jpg   马挺春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山东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品德-19630524.jpg   马品德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安徽京九丝绸股份公司董事长
王正喜.jpg   王正喜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丝绸协会会长
王春花.jpg   王春花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江苏华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晓辉.jpg   王晓辉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重庆宏美达欣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文.jpg   叶文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杭州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杭州经纬天地创意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立.png   朱立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文全.jpg   刘文全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关天计.jpg   关天计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山丝绸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安霞.jpg   安霞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欣.jpg   李欣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丝绸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晓莹.jpg   李晓莹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
杨伟—苏州丝绸行业协会会长、江苏省丝绸行业协会副会长.jpg   杨伟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苏州市丝绸进出口公司董事长
吴金良.jpg   吴金良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四川朗瑞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吴金苗.jpg   吴金苗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安徽联丰制丝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安徽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
吴建 华.jpg   吴建华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克勤.jpg   张克勤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教授,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教授、院长
张国强.jpg   张国强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金珍 (2).jpg   张金珍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陈鲁.jpg   陈鲁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邵燕芬.jpg   邵燕芬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林平.jpg   林平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宁南县南丝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金耀.jpg   金耀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文峰.jpg   周文峰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金富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嘉欣丝绸 周国建.JPG   周国建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兴海.png   赵兴海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辽宁柞蚕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辽宁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
祝正献.jpg   祝正献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米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丝绸之路凌兰芳照片(2寸).jpg   凌兰芳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屠红燕2寸照.jpg   屠红燕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程明.jpg   程明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332117366534750620 (1).jpg   储呈平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赖以军.jpg   赖以军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广西农投桂合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
QQ截图20180411135155.jpg   【中国丝绸协会新闻发言人】
钱有清.jpg   钱有清
中国丝绸协会党支部书记、监事长
 
 
 
 
所在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山西阳城:守护千年蚕桑 织起蝶变丝路

阳城县蚕农在大棚内喂蚕。刘学兵摄

  山西省阳城县的栽桑养蚕,始于商周,盛于唐宋,历史悠久。这里上得独特的自然气候,下得千万蚕农的辛勤耕耘,保留着嫘祖始蚕析城山、千年古桑屹立寺头、地埂栽桑北方独有等历史典故和物证,桑—蚕—茧—丝—被—旅以及衍生产品全产业链开发一应俱全,使得这一传统产业在华北地区独树一帜,自古便是丝绸之路重要货源地之一。
  “华北蚕桑第一县”、全国蚕桑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东桑西移”蚕桑基地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基地、山西省“一县一业”蚕桑基地县……提起栽桑养蚕,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王东滔滔不绝。2021年,阳城蚕桑文化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在阳城地域内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与蚕桑有关的故事,蚕俗、蚕戏、蚕姑庙遍布乡村,奉祀嫘祖蚕神、祈求蚕茧丰收等活动,无不为阳城蚕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更多内容。每年一次的蚕桑文化节和桑葚采摘节,依然在传颂着阳城蚕桑的悠久历史和世代演进。
  阳城县的蚕桑生产与农民的生活建立了紧密联系,与当地文化相融发展,形成大量与桑、蚕、丝相关的风俗、礼仪,如结婚送蚕种、“望夏看蚕”等体现了蚕桑文化的丰富内涵。由蚕而起、因蚕而庆、为蚕而祭的蚕谣、蚕谚、蚕事、蚕忌和蚕戏等传统习俗已经深深融入百姓的衣食住行和日常生活中,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使栽桑养蚕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得以传承,这也是阳城蚕桑能随几千年文明史延续至今,并且一枝独秀的重要原因。
  在数千年的栽桑养蚕、丝织加工历史长河中,阳城县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蚕桑文化系统及技术体系,从利用当地资源修建梯田地埂、栽植桑树,利用独特的出扦技术进行桑树管理、养殖桑蚕,以及从蚕桑管理到病虫害防治、从采收到储藏,无不体现出当地农民的智慧,总结出蚕种的制种、给桑、防病、禁忌等一系列培育方法。
  阳城县蚕桑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卫宏自豪地介绍,上世纪70年代,阳城地埂桑大力发展,开辟了北方地区“地边是银行、地里是粮仓”粮桑互促、协调发展的实践。家家养蚕、户户卖茧的盛况,成就了彼时农村农耕文明的最优模式,至今仍在延续。“出扦修剪、涂白治虫、春夏轮伐”等管理技术成为北方独创,蜚声全国。
  发展到现在,大棚养蚕已成为阳城县群众普遍采用的实用技术,因大棚建在桑园边,节省了桑叶的运输成本,同时采用“地面条桑育”,一日给桑1次—2次,不仅喂养次数减少,而且便于方格蔟自动上蔟,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养蚕用工,可提高工效50%。
  阳城县蚕桑技术中心副主任刘学兵说:“大棚养蚕省工省力、安全高效,既可以扩大养殖规模,又可以节约劳动力、提高效率,还有利于蚕室的彻底消毒防病,提高蚕茧产量。”
  除了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阳城蚕桑产业在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脱贫户持续增收方面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阳城县15个乡镇全部养蚕,其中次营镇、寺头乡桑园面积超过5000亩,年产茧5000公斤以上的村达到70个。据统计,全县桑园面积3.7万亩,桑树总资源达到3851.21万株,年养蚕3.3万张,产茧158万公斤,收入8995万元,全县养蚕户6473户,户均收入超万元。全县养蚕张数、蚕茧产量占晋城市的90.7%,占山西省的86.8%。在生产加工方面,阳城县的蚕桑也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条,现有缫丝企业3家、丝绵被加工企业10余家、桑葚饮品厂2家、桑叶茶生产企业4家、桑枝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家庭农场30余家,桑叶宴、桑果酒、蛹虫草、蚕砂枕等副产品开发也初具规模。桑园采摘、蚕桑研学、茧丝文创等现代蚕桑文化日益兴起,初步形成了蚕桑资源多级利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蚕桑综合产值超过3亿元。

  消息来源:山西日报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9号中服大厦 邮政编码:100020
电 话:0010-65839154、65839153
网 址:HTTP://WWW.SILK-E.ORG.CN 电子信箱:zgscxh886@sohu.com
京ICP备13009036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28号
2001-2022 Silk-e.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 by Development & Technolo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