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协会概况 会员中心 行业资讯 行业统计 高档丝绸标志 团体标准 党建专栏 活动专题 联系方式
行业资讯
 
 
QQ截图20180411135155.jpg   中国丝绸协会领导
唐琳.jpg   唐琳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派驻董事
QQ截图20180411135155.jpg   【以下副会长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马挺春2.jpg   马挺春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山东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品德-19630524.jpg   马品德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安徽京九丝绸股份公司董事长
王正喜.jpg   王正喜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丝绸协会会长
王春花.jpg   王春花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江苏华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晓辉.jpg   王晓辉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重庆宏美达欣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文.jpg   叶文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杭州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杭州经纬天地创意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立.png   朱立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文全.jpg   刘文全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关天计.jpg   关天计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山丝绸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安霞.jpg   安霞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欣.jpg   李欣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丝绸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晓莹.jpg   李晓莹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
杨伟—苏州丝绸行业协会会长、江苏省丝绸行业协会副会长.jpg   杨伟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苏州市丝绸进出口公司董事长
吴金良.jpg   吴金良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四川朗瑞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吴金苗.jpg   吴金苗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安徽联丰制丝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安徽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
吴建 华.jpg   吴建华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克勤.jpg   张克勤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教授,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教授、院长
张国强.jpg   张国强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金珍 (2).jpg   张金珍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陈鲁.jpg   陈鲁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邵燕芬.jpg   邵燕芬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林平.jpg   林平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宁南县南丝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金耀.jpg   金耀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文峰.jpg   周文峰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金富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嘉欣丝绸 周国建.JPG   周国建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兴海.png   赵兴海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辽宁柞蚕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辽宁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
祝正献.jpg   祝正献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米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丝绸之路凌兰芳照片(2寸).jpg   凌兰芳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屠红燕2寸照.jpg   屠红燕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程明.jpg   程明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332117366534750620 (1).jpg   储呈平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赖以军.jpg   赖以军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广西农投桂合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
QQ截图20180411135155.jpg   【中国丝绸协会新闻发言人】
钱有清.jpg   钱有清
中国丝绸协会党支部书记、监事长
 
 
 
 
所在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四川资阳:“蚕蚕”有声 “丝丝”作响 “路路”向新

乐至桑海

  近年来,资阳市乐至县立足资源禀赋,围绕“中国桑都”创建目标,以蚕桑产业为支点,引领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蚕桑产业新质生产力,形成了栽桑、养蚕、缫丝、日用品、食品、生物制药、保健用品等传统养殖和资源开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增效的“三赢”局面。

  一条蚕 大有可为
  “像这样茧形好、硬度大的,就是好茧子。”
  眼下已进入夏茧收购尾声,7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乐至县石佛镇唐家店村的聚鹏农业蚕桑养殖基地时,负责人张魏正在为村民讲授摘茧、选茧的技巧。


张魏(右一)正在为村民讲授摘茧、选茧技巧

  “这是我们养的第3批蚕,一共养了300多张。”张魏告诉记者,乐至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桑树的生长期长达8个月以上,一年可以养蚕6批次,分别为早春、晚春、夏季、早秋、盛秋、晚秋蚕,预计这批蚕茧的产量能达到13吨。
  “我们这一季的蚕茧价格大概是6万每吨,总的产值80万元左右。”张魏说,今年的市场行情好,乐至蚕茧有竞争力,收购均价在去年的基础上提升了10%左右,等到后三季茧育出来,他的收入还要增加,算上这些,张魏乐得合不拢嘴。


经过筛选的优质蚕茧

  张魏是聚鹏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乐至“女婿”。2022年,在当地政策的吸引下,张魏和妻子回到乐至,在东山镇、蟠龙镇以及石佛镇3个乡镇建立了13个蚕房用于蚕茧养殖。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蚕桑养殖与当前的发展需要已不相匹配,如何向科技要动力、向创新要生产力迫在眉睫。


小蚕公育室内正在孵化的蚕卵

  经过不断探索,张魏采用时下新兴的小蚕共育、方格蔟营茧等方式饲养蚕茧,蚕茧产量和质量连年攀升。2023年年产蚕茧150余吨,产值达500余万元,同时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如今,越来越多人像张魏一样加入到“科技范”养蚕的队伍,他们中既有传统养蚕大户,也有返乡创业人员,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据统计,乐至全县范围内共有养蚕农户2.1万户,养蚕大户1500余户,家庭农场190余个,蚕桑专业合作社26个,建成现代蚕桑全要素集成新园区12000亩,提质改造僵蚕基地10000亩。
  此外,依托蚕桑养殖,当地将桑菜、桑茶、桑枝菌、桑叶面、桑葚酒等端上餐桌,还通过举办蚕桑文化旅游节、桑葚采摘节等乡村节会活动,让周边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蚕桑产业已然成为乐至促进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一根丝 全国领先
  有了优质的蚕茧,接下来的关键便是如何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
  在乐至县中天镇井市村阳化河畔,坐落着乐至县第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缫丝厂(原乐至红旗丝厂)。
  下午1点,记者走进该厂区的选茧车间时,数名工人正在挑选刚从乐至养蚕大户手中收购来的蚕茧。经过机械粗选、人工精选两层筛选,色泽洁白、个头饱满、茧层厚重的优质蚕茧将会在这里经历由茧到丝的奇妙之旅。


工人正对机筛后的蚕茧进行二次筛选

  “我们每年生产生丝70余吨,用蚕茧量大概在230吨。”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缫丝厂厂长秦波说,公司生产用到的蚕茧基本都来自于乐至当地。
  生丝制造,一端连着农户,一端连着市场。蚕桑产业迭代更新,给企业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2020年初,在公司职工大会上,红旗丝绸公司董事长雷玉成宣布:“公司因丝而兴,要做就做高端生丝,做到全国最优。”
  在之后的发展中,红旗丝绸将目标瞄准高端市场,从抓原料和促转型上下功夫。


工人正在整理生丝

  “通过建立蚕茧养殖基地、和蚕农签订长期供销协议等方式,推动周边蚕茧向高质、高产发展。”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缫丝厂厂长秦波介绍,瞄准生丝质量标准的最高级——6A级,下大力气推动技术升级,并陆续对工厂的主要设备进行全面更新改造。
  2020年以来,该公司先后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自动缫丝机、返丝机、煮茧机、智能选茧机和烘茧机,并联合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建成茧丝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蚕茧原料、技改提质、科技创新等方面深研高端生丝制造。


红旗丝绸生产的蚕丝被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前,红旗丝绸生产的生丝纤度、匀度等主要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行业最高标准6A级,20/22D、40/44D白厂丝等多款产品也荣获部优、省优产品称号,“红旗高端生丝制造”已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一面旗帜。
  低矮老旧的厂房、高低不平的青石板、院墙上的宣传标语、高耸入云的烟囱,记录着乐至蚕桑产业60年间的发展历史,而这座充满记忆的老厂区,也在新的发展机遇中焕发新生。

  一条路 走向未来
  一棵桑树的红利可以吃多久?在乐至寻找谜底的时间越久,越发现这是一个无期限的开放式答案。
  在四川通世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叶绿醇车间内,樊平原如往常一样,正在进行装置启动前的参数检查。樊平原告诉记者,这套装置就是让公司一跃成为国内提纯天然植物醇纯度最高企业的“秘密武器”。


樊平原(左一)正在检查参数

  “我们的分子蒸馏装置,主要是利用各组分挥发性的差异,在1pa到2pa的高真空度下,通过控制温度对原液进行蒸馏,来达到提纯植物醇的目的。”樊平原介绍,该装置是国内最先进的一种脂溶性分离装置,摒弃了传统的高温蒸馏模式,采用分子蒸馏等配套集成技术,不仅让天然植物醇纯度由国内普遍的90%提升至99%,还更加节能环保。


四川通世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分子蒸馏装置

  樊平原是四川通世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拥有有机化工(医药)高级工程师、四川省现代农业“10+3”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专家成员等多重头衔。
  他所任职的四川通世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蚕桑副产物为原料,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技术创新型企业。该公司通过对桑叶、桑枝、蚕沙等蚕桑资源进行多元化研发利用,自主开发的叶绿素、植物醇、1-脱氧野尻霉素、谷甾醇、角鲨烯、桑枝总生物碱等蚕桑系列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叶绿素系列产品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近年来,该公司与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深化合作,依托高校人才、科技资源,先后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天然产业研发中心、市级院士工作站、市级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基地,获得了国家专利21项、专有技术4项,产学研合作实现落地开花。
  该公司天然产业研发中心的主任邓小宽,博士和研究生期间就读于四川大学,致力于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新药和保健品研究开发,对于蚕桑深加工的前景,他十分看好。
  “紧跟国家大健康产业的布局,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邓小宽坦言,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做的是前端制造,深度开发利用蚕桑资源,目前来说还处在一个不成熟的阶段,进军这一领域对于整个蚕桑产业链价值的提升来说大有益处。


1-脱氧野尻霉素

  今年6月,通世达生物收到了一份来自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的任务书,该任务书显示,四川通世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在今年内完成从桑枝(桑枝皮)中提取1-脱氧野尻霉素关键技术研究,且该技术被纳入四川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
  是认可,是鼓励,是底气,更是动力。对于公司的下步研发方向,樊平原心中已有打算:“继续深化和川大的合作,进一步改善正在实施中的四川省科技项目,再就是向谷甾醇、角鲨烯等甾醇类纯度的提升去发力。”


甾醇类产品

  截至目前,乐至县涉蚕桑产品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4家,可实现工业产值10亿余元。
  “下一步,我们的发力点主要在加强科技支撑力度,发展蚕桑新质生产力上。”乐至县蚕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龚江洪表示,将通过提升桑园综合效益、加强蚕桑资源的深加工开发利用、强化蚕桑品牌等,推进蚕桑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产做转型,二产重提升,三产增价值。如今,育、繁、推与产、加、销的良性循环正在逐步形成,乐至蚕桑产业也正由“一链串多产”的产业链逐步向聚集“新技术”“新产品”的中高端价值链迈进。
  让我们共同期待,“链”上发力的乐至,从“一棵桑”“一条蚕”“一根丝”走向全面开花的“新兴”之路。

  消息来源:天府融媒联合体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9号中服大厦 邮政编码:100020
电 话:0010-65839154、65839153
网 址:HTTP://WWW.SILK-E.ORG.CN 电子信箱:zgscxh886@sohu.com
京ICP备13009036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28号
2001-2022 Silk-e.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 by Development & Technolo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