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协会概况 会员中心 行业资讯 行业统计 高档丝绸标志 团体标准 党建专栏 活动专题 联系方式
行业资讯
 
 
QQ截图20180411135155.jpg   中国丝绸协会领导
唐琳.jpg   唐琳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派驻董事
QQ截图20180411135155.jpg   【以下副会长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马挺春2.jpg   马挺春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山东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品德-19630524.jpg   马品德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安徽京九丝绸股份公司董事长
王正喜.jpg   王正喜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丝绸协会会长
王春花.jpg   王春花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江苏华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晓辉.jpg   王晓辉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重庆宏美达欣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文.jpg   叶文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杭州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杭州经纬天地创意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立.png   朱立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文全.jpg   刘文全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关天计.jpg   关天计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山丝绸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安霞.jpg   安霞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欣.jpg   李欣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丝绸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晓莹.jpg   李晓莹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
杨伟—苏州丝绸行业协会会长、江苏省丝绸行业协会副会长.jpg   杨伟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苏州市丝绸进出口公司董事长
吴金良.jpg   吴金良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四川朗瑞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吴金苗.jpg   吴金苗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安徽联丰制丝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安徽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
吴建 华.jpg   吴建华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克勤.jpg   张克勤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教授,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教授、院长
张国强.jpg   张国强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金珍 (2).jpg   张金珍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陈鲁.jpg   陈鲁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邵燕芬.jpg   邵燕芬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林平.jpg   林平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宁南县南丝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金耀.jpg   金耀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文峰.jpg   周文峰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金富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嘉欣丝绸 周国建.JPG   周国建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兴海.png   赵兴海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辽宁柞蚕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辽宁省茧丝绸行业协会会长
祝正献.jpg   祝正献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米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丝绸之路凌兰芳照片(2寸).jpg   凌兰芳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屠红燕2寸照.jpg   屠红燕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程明.jpg   程明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332117366534750620 (1).jpg   储呈平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赖以军.jpg   赖以军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广西农投桂合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
QQ截图20180411135155.jpg   【中国丝绸协会新闻发言人】
钱有清.jpg   钱有清
中国丝绸协会党支部书记、监事长
 
 
 
 
所在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中国丝绸名镇”震泽:占领丝绸纺织服装产业高地
 
  作为“中国丝绸名镇”“中国蚕丝被家纺名镇”,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依托数千年的丝绸产业积淀,建立起现代化的产业体系。2021年实现总产值110.67亿元,拥有纺织服装企业329家,其中丝绸企业200多家,占苏州全市四成,年产蚕丝被400万条,占全国市场33%,并形成了丝绸的全产业链,是江苏现存丝绸产业链的核心区域。

慈云夕照 邱树新/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薛美娟表示,震泽镇领导班组按照空间布局的统筹、集聚、协作、科学等原则,将集聚区规划为“片区式”空间结构形态,即高端纺织服装生产、电商创意设计服务、丝绸文化休闲旅游及蚕桑特色田园乡村四个功能分区。震泽正着力打造“四大版块”,积极推动 “文商旅农”协调发展,占领丝绸纺织服装产业高地。

薛美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PART/1
  强优势,
  让传统产业重振生机
 
  丝绸是江南的文化名片,亦是震泽的地标。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滨的震泽镇,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
  资料显示,震泽丝绸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这里出产的湖丝、盛绸、苏缎畅销全国,曾被用作织造清朝康、乾两位皇帝的龙袍而蜚声世界,光绪时期,震泽出口的生丝相当于全国总量的十五分之一。“中国蚕丝之母”费达生在此开办过中国近代首个股份制机械缫丝厂。

水乡震泽  倪亚新/摄

  至今,震泽丝绸产业仍持续迸发新亮点、新活力。“十三五”期间,震泽集群荣获了中国丝绸小镇、“震泽蚕丝”中国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国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等荣誉称号。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1家,创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星级上云10个、市级智能工厂1个、市级智能车间4个、市级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
  数千年的积淀,是震泽发展现代丝绸产业的基础,产业升级过程中,震泽也预示到了危机。薛美娟表示,随着国际生丝市场低迷,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劳动力资源减少,养蚕环境恶化,全镇年蚕饲养量已大不如前,第一产业支撑不足。


  震泽实施了很多企稳之策,例如开始深化“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增加本地蚕桑种养面积。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推动现代化蚕桑养殖,研制标准化、整洁化、省力化养蚕器具,以及小蚕共育室、智能化催青系统、数字化大蚕车间、环境监测站、虫情监测站等智能科技生产系统,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智慧生产模式,使综合智能化水平提升到23%,超出蚕桑产业整体智能化综合水平18个百分点。为扩大原材供应,震泽还倡导丝绸企业“走出去”,赴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建立蚕桑基地。
  同时,不断加大政产学研合作力度,将桑蚕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积极发展现代蚕桑、观光蚕桑,探索彩色蚕茧、平板吐丝、饲料养蚕等种养新技术,培育新品种。


  创建于2016年的太湖雪蚕桑文化产业园,是震泽镇政府与企业合作构建的标杆工程。产业园在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转型、一二三产业高效协同创新发展、蚕桑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迅速取得成效,先后荣获“江苏现代蚕业发展示范基地”“苏州市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苏州市科普惠农服务站”“江苏省湿地自然学校”等称号,在地方产业及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带头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震泽结合自身产业特色,促进区域龙头骨干企业的快速成长,除了太湖雪,还培养了山水丝绸、新申集团、震纶棉纺、奥林特、亚西玛、青田制衣等一批优势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PART/2
  聚合力,
  推动产业高质高新发展
 
  区域产业的良性发展,必然离不开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薛美娟谈到,震泽肩负着振兴苏州丝绸、发展丝绸家纺产业的使命。为营造良好的生产及营商环境,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等情形,震泽建立了行业协会,持续推进标准化工作,并延伸了检验检测服务。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蚕丝同业公会是震泽拥有的全国首个蚕丝被行业协会,现有会员企业75家。成立十数年,公会持续致力于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和贸易秩序,保护行业内部公平竞争,维护集体和会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整个蚕丝被行业的健康发展。
  “坚持标准引领,完善质量保障能力”是推进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震泽镇主动适应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和市场新形势,积极指导和帮助震泽蚕丝同业公会制定并发布了《震泽蚕丝被》《震泽蚕丝绵》两个团体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蚕丝被》新国标等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抓好新国标的宣传贯标工作,为震泽丝绸名牌的打造做足了准备。
  落实标准体系建设,离不开检验检测工作的支撑。震泽镇政府特出资筹建了苏州市吴地丝绸纺织产品检验中心有限公司,专为震泽镇丝绸企业提供免费质量检测服务。丝检中心拥有CMA中国计量认证资质,依托苏州纤检所的技术支撑,对企业进厂原料和出厂成品进行检验,对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形成预警机制,为企业提供免费检测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报告,保障震泽家纺产业产品的高标准高质量。
  打响区域品牌是震泽丝绸产业焕新的重要一步。集群早在2019年2月就获得了苏州市吴江区首个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震泽蚕丝”,并已经向镇内11家丝绸企业授予了使用权,目的就是将“震泽蚕丝”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震泽·中国丝绸名镇两者概念深度绑定。
  薛美娟表示,震泽将全力振兴苏州丝绸,承担发展丝绸家纺产业的使命,推动丝绸产业高质高新发展。

  PART/3
  畅渠道,
  让丝绸产业直抵消费终端
 
  终端消费是检验产业链承压能力与反应能力的试炼场。在畅通了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之后,震泽将提振终端销量视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如今的消费市场,终端品牌之间早已不是线下之争,而体现在线上线下全渠道,考验的更是全产业链的协同反应及服务能力。从渠道端来看,近年来线上渠道蓬勃兴起,直播电商、社群营销快速成长,新赛道成为终端品牌、区域品牌奋起直追的新机遇。震泽一直致力于探索商业发展新趋势,拓展多元渠道营销。
  第一,拓展多元渠道营销。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震泽丝绸企业突破传统营销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从最初开设淘宝C店,到经营天猫、京东网店,再到各个平台、渠道的灵活应用,主动加载B2B、B2C模式,布局PC端、移动端、电视购物、跨境电商和直播电商等领域。通过近几年的深耕,震泽蚕丝被在全国蚕丝被电视购物领域已占据三分之二市场份额。新冠疫情又促使震泽丝绸企业迅速作出调整,进一步发力线上销售,大力开展直播带货,积极扩大跨境贸易,做优客群维护。


  第二,引入抖音直播基地。得益于震泽丝绸纺织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蓬勃的发展态势,抖音电商直播基地落户吴江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为震泽企业发展直播业务带来了便利。目前,基地已有100多家丝绸品牌入驻。基地的正式开业标志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下,苏州丝绸产业转型拓展出了新路径,丝绸电商产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第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震泽积极探索商业发展新趋势,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线下依靠政府组织企业抱团发展,坚定以“震泽·中国丝绸名镇”名义,参加国内外重大展会和行业活动,打造区域名牌的影响力;线上依托抖音直播基地,把握抖音集中力量打造内容电商的风口,以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震泽蚕丝”的品牌优势,加大输出优质的震泽蚕丝制品。

  PART/4
  讲传承,
  让丝绸文化革故鼎新
 
  震泽不遗余力深耕丝绸产业的同时,从未松懈对丝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他们看来,保留丝绸文脉,激活创新因子,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工艺创新,让古老的丝绸文化革故鼎新的重要动力。
  传承丝绸文脉,首先要传承历史传统。为此,震泽多次举办震泽旅游文化节暨蚕花节等活动,推进剥绵兜、拉丝绵等非遗技艺活态传承,开展采桑葚、绕柴龙、领养蚕宝宝等趣味文化活动,让蚕桑文化进学校、进课堂,留住蚕桑记忆,传承文化血脉。
  丝绸文脉传承,更需要强化创意引领。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合作研发“蚕花香”蚕蛹虫草等创新产品、连续举办震泽丝绸杯·中国丝绸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震泽通过一系列与产业联动,乃至产学研融合发展的举措,扩大了丝绸实际用途,集聚设计人才,产出创新产品,更扩大了丝绸文化的影响力,奠定了震泽丝绸创新基础。


  树立版权意识、推动版权创新,是震泽传承丝绸文脉的第三板斧。近年各行业领域均在发起版权保护工作,震泽也将版权保护工作提升了日程,成立了版权工作站,2021年震泽累计受理作品5039件,归档作品4591件。近年来,震泽陆续拥有了全国版权示范单位3家、江苏省版权示范单位5家、苏州市版权示范单位7家。吴江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于2021年荣获江苏省版权示范园区称号。


  震泽以蚕桑农业为生态基础,以蚕丝文化为区域内核,以丝绸家纺产业为特色品牌,力求打造产业创新、三产协调、生态绿色、发展共享的“丝绸名镇”。
  面向“十四五”,震泽将积极推进品牌发展、创意设计、版权保护、渠道变革、多元融合等方面的协同发展。线下依靠政府组织企业抱团发展,坚持以“震泽·中国丝绸名镇”名义参加国内外重大展会和行业活动;线上依托抖音直播基地,把握抖音集中力量打造内容电商的风口,以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震泽蚕丝”的品牌优势加大输出优质的震泽蚕丝制品。以震泽丝绸杯·中国丝绸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为矛,为震泽丝绸家纺产业注入更多创新元素和行业关注,以震泽版权工作站为盾,为震泽丝绸家纺产业版权建设保驾护航。

消息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9号中服大厦 邮政编码:100020
电 话:0010-65839154、65839153
网 址:HTTP://WWW.SILK-E.ORG.CN 电子信箱:zgscxh886@sohu.com
京ICP备13009036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28号
2001-2022 Silk-e.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 by Development & Technologies